新闻大事件摘抄(最新4篇)-九游会俱乐部

发布时间:

今日新闻摘抄十条2021,都说青少年是未来祖国的花朵,所以哪怕是离得远,大家也要关注一下国家时事。这次为您整理了新闻大事件摘抄(最新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新闻写作技巧 篇1

一、新闻报道的概念

简单地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讲,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在价值上是大家关心和需要的;并且需要通过新闻工具和其它各种手段进行报道传播。其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目前,我国有5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和新闻照片。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2.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3.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4.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三、新闻报道的分类

新闻报道的分类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1.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经济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2.典型新闻

典型新闻也叫经验新闻,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新闻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4.述评新闻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新闻报道还可作如下具体分类

(1)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2)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3)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4)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

(5)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四、新闻报道的六要素

新闻稿主要包括六个要素:

1.什么事情(何事);

2.谁参与这件事(何人);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何时);

4.什么地方(何地);

5.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何因);

6.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何果)。

简介地说,就是何人何时在何地做何事,何原因,取得何结果。

五、新闻报道的写作格式

1.标题(位于中间)

2.正文

(1)导语: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

(2)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准确地表述整件事的内容;

(3)结尾:交代本事的影响及意义。

六、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1.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2.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求

新闻一类是简明新闻。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内容,篇幅很小。其结构由导语、主体、结论三段式构成。

(1)标题。标题可以说是新闻的眼睛,标题体现主题。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一是多行标题。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如,让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引题)永吉实验高中开展生命化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题)生命化教育已进入课堂(副题)。

二是双行标题。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如,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引题)永吉实验高中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三是单行标题。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如,永吉实验高中召开第十三届四次教工代表大会。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一要精炼。字数尽量少而精,一个多余的字也不用。二要准确。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三要生动。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四要新颖。“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2)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

一是不能与标题重复。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二是为后文留下余地。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去提炼精华,把更多的材料留待下文去交待。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是叙述式。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如《永吉实验高中教学月落下帷幕》的报道中导语是:1月7日,永吉实验高中隆重举行教学活动月总结大会,标志着历时一个月的各项教学竞赛活动圆满结束。

二是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比如,《我校举行20教学活动月“生命化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一文的导语是:我校教学活动月于年11月末至12月末蓬勃开展,继“生命化教育”主题班会评选之后,12月7日、8日的两天下午,我校举行了“生命化教育” 课堂教学暨“秋实杯”教学竞赛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是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四是结论式。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

(2)主体。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是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3)结语。结语是新闻报道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新闻报道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报道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新闻报道的结语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也有的新闻报道,事实写完,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七、提高新闻报道写作能力的策略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

2.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是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旧闻为新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开展的生命化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与听众角度。,要注意研究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1:关注自身所在院系动态,从班上班长、团支书处可获得本院系的(班风、室风、学风、考风等方面的新闻素材)及其它各院系各种校内大型活动的通知,或从本班的各部门、社团成员处获得新闻素材;

3.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力。

(2)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3)能基本上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

(4)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初学新闻的人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今日几点立秋 篇2

2015年8月8日 04:01:23

农历 2015年六月廿四 星期六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 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日期计算

[y*d 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 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的计算结果加1日。

[今日几点立秋 2015]

《新闻》 篇3

《新闻两则》

教学目的: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讲知识:

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3.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参考答案]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报道准确)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关于简明扼要问题,课后有短文专门讲解,课下阅读。

[说明]以上完成了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即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参考答案]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参考答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

[说明]以上是体会本文语言上的一些特点。鉴于学生实际情况,条件好的,教师还可以将练习四的部分练习题在课上讨论。

八、正音、正字。

教师出示已制好的字词卡片(或写好词语的小黑板),正音、正字。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要塞

[说明]可同时进行字音、字形的比较。如:荻获歼阡纤(要)塞(阻)塞(堵)塞

布置作业

一、课后练习二、三。口头完成。

二、课后练习六。书面完成。

课后记:

新闻文体知识教学,如何能与新闻的内容结合起来,是本文教案设计时思考的一个问题。结果是:先引导启发学生找出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而后讲授有关“导语”的知识,因为“导语”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够概括表述全文内容。学生既练习了辨析关键语句的能力,又对“导语”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较为清晰的印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自然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新闻观后感 篇4

今天,我观看了《新闻大求真》栏目,里面主要讲了要学会保护自己。

我学到了:

1、过马路时要看红录灯,而且,司机也要特别认真的看路况,因为有些家长会一边看手机一国走路,所以司机们也要特别注意安全。

2、发生慌乱中的踩踏时,同学们不要慌,先要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已的头部、胸部不要受伤。这是身体比较重要的部位。

3、在比较高的楼层里,大家不要把头往外伸,不然很容易掉出去。

4、在爸爸妈妈烧饭、烧菜时不要站得太近,不然很有可能被油烫到。

5、还有,不要将笔、纸、橡皮等一些小东西放入口中。

这档节目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安全教育节目,以后我要经常看看,学学里面的,还要讲给爸爸妈妈听,因为有很多小细节,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会范的错误!

相关栏目

相关知识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