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6篇】-九游会俱乐部
九月份,我读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它描绘了第一个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苏区的,并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都写进了这本书。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找到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优秀6篇】,仅供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
近日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看到了一位美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后,那颗许久不被想起的,早已蒙上了灰尘的红星,在我的心里,突然发光发亮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摸着那一张张薄薄的纸,去想象当时那般暗无天日的生活。可在此事中,我却不自觉地跟着一双无形的大手走进了书中,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跟随着埃德加·斯诺的步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毛泽东。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所以成为书记、主席后,才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读书。但我错了。原来,毛主席从小就爱看书,并且上学习字,自己赶去离家50里的地方,只为念到书,只为获得更多的知识。他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不会听信别人的谗言。更令我欣赏他的是:他很谦虚。在谈论自己时,他不自觉地就谈论到了他的好战友,总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集体中,不骄不躁,平易近人,让人感觉非常的亲切。不只是我们的毛主席啊!从上到下,从总司令朱德,又到彭德怀,还有张学良,再到那些不知姓名的士兵……他们谁不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谁不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谁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们,都是。他们闯过了一道道险关;他们受伤时咬紧牙关;他们永远都将伤口留给自己,笑脸迎给我们。那时的红星十分耀眼,夺目;今日的红星更加夺目,更加美丽!这是美国人眼中的红军,是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今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我们的红星,呵护好我们的中国!红星,是什么?我想,是先烈们的鲜血吧。请记住这样一句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第4章读后感 篇2
(一)
在第四章中,毛泽东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在毛泽东童年时期,父亲性情暴躁,两人之间常常发动“战争”。在上学时,毛泽东喜欢看一些“关于叛变的”“老教师仇恨的”“非法的”书籍。到了十三岁时,毛泽东离开学堂,白天干活,晚上记账,同时如饥似渴地读书。后来毛泽东因为厌恶劳动逃离家庭。期间湖南的饥荒暴动事件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后来毛泽东在求学与参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章第四节——《国民革命时代》。在读到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时,我想起了现在正在热映的电影《1921》。在《1921》中,电影详细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员为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艰辛。当时共产党的处境非常危险,面临着军阀与反共分子的压迫,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由毛泽东,李达,刘仁静等十二位中国共产党员以及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租界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孔焕然一新。
回到书中,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在全国大规模推行。在1923年召开的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这次会议通过了一个历史有名的决议: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反抗北洋军阀。”但到了后来蒋介石的领导,陈独秀的“温和让步”等一系列原因,致使国共合作破裂。后来毛泽东,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红军就这样被组织起来了。
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理想,我们要学习共产党员为理想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让我们铭记历史,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二)
20世纪初期,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进了黑暗之处,一人穿过石雨江,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又捧起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记录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纪实作品,在阅读中感悟历史,收获成长。
此书可把红色中国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这些小小的书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我懵时期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的课本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领导人。譬如我们最伟大的毛主席,书中的第四章,对其有详细的描写,透过这些文字,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歌颂敬畏的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还干过许许多多的大事。原来毛主席童年时期也是个有点叛逆的孩子。毛主席十分善良,对待老百姓可好了。这可真让我大开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读了好几遍。
从小爸爸就给我讲长征的故事,而在这本书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红军的长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岭,还是在湍急大河,我们的红军战士都从不退缩。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难关,也许即将到来的是死亡坑和红色信息深深铭刻于战士们心中,他们绝不放弃,这就是红军的长征精神,既然红军战士可以取得胜利,我们也可以。
读《红军照耀中国》,体红色世界、感红军事迹、记长征精神,我想,这便是这本作品想告诉我们的了。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 篇3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名党进行狠狠的驳斥,驳斥了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赏: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的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领导者,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8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00字 篇4
作者斯诺为了解决自己心头疑问,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终于找到了答案,然后写出了大名鼎鼎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许多人物:邓发、贺龙、林彪、彭德怀、林伯渠,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变得鲜活,让人们能更深刻地了解他们,比如周恩来,他富有个人气质,不屈不挠,处事冷静,这也是为什么他成功领导了起义但可惜最终失败了。
其中,我最敬佩的伟人是主席,他是“中华人民苏维埃主席”,不过我更敬佩的是他的精神,他勇敢无畏,勇于反抗,表现在他勇敢反抗封建势力,公开反抗父亲,保卫自己的立场,积级组织新民学会,专门反抗湖南督军;他一心向党,虽在秋收起义间被捕,险些枪决,最后死里逃生,依然继续工作。
可以说,主席不仅是呈现他的个人经历,也呈现了整个红军的成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5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他一生为记录中国共产主义战争为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斯诺是中华的斗争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到了中国西北部去实地采访中国共产党,可就是这一去便注定他写这本书的命运了。
这本书讲的是,埃德加收集军事将领的谈话,工人、战士、知识分子的谈话,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战士,国民党的坚定斗争,让全世界恢复对中国的信誉。因为当时世界不了解中国是否为马克思主义者?纲领是什么?国民党与共产党到底哪方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争论是什么?他们是什么人?还有很多问题去问中国。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渡河英雄,内容讲的是红军先锋队的指挥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的一个军阀的队中当过军官,他熟悉这个民族,了解彝族人痛恨汉人,他前往与彝族谈判,最后得到了武器,与红军联合打败川军,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从中我看出了红军的机智与勇气,和各个少数民族对统治的憎恶,以及希望恢复和平,追求自由的愿望。还有红军必胜的决心。
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那么其中的红星又是什么意思呢?没错,红星便是红军,那么中国又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
从宏观上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推翻了外界对中国共产主义的负面影响,让中国共产党可以展翅飞翔,一鸣惊人。向世界展现中国最英勇的一面,也是这本书,给予国家很与民族希望,以振奋,以自由。
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它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篇6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亲身来到中国工作,并跟随中国红军共同生活,写出了这部有分量、有意义的书。
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描绘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可以说这本书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详细记录下来,并汇成书保存。不仅呈现出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也表露出真实动人的情感。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封锁,长途跋涉来到了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整本书以斯诺的口吻讲述,使故事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时的基础显然不是个尽其能,各取其所,还是有点像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正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此外,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称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匪徒”“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哲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是事无巨细,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惧怕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甫、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的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报复、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篇章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说到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的:“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兄弟们,跟我来!”而不是“兄弟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那些无数革命先驱曾经在狼烟四起,横刀立马,民衰国殇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